2019年9月25日晨6時43分,同仁縣隆務寺一僧舍發生火情,致4人死亡。
隆務寺廣場執勤民警、環衛工人發現火情后第一時間進行撲救。
7時04分,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,州消防支隊及同仁縣消防救援大隊調派5輛消防車25名消防指戰員趕赴現場進行撲救,州縣黨委政府相關領導及應急、公安、統戰、民宗、醫療衛生等部門人員也迅速到達現場參與火災撲救及人員救治工作。
至7時57分明火被撲滅,火情得到控制,現場初步估算過火面積約400平方米。據核查,當晚在該僧舍過夜人員有13人,火情發生后9人及時逃離4人死亡。
目前,火災現場已基本清理完畢,火災原因正在進一步核查當中,寺院僧侶及死者家屬情緒穩定。
據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,近十年來,全國共接報文物古建筑火災392起,直接財產損失2808.9萬元人民幣。
比較突出的是:
1
2014年云南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火災,過火面積近百畝,燒毀房屋242棟;
2
2014年貴州黔東南州報京大寨火災,燒毀房屋148棟,使300多年的侗族村寨核心區域化為灰燼
3
2015年云南大理州拱辰樓火災,使600多年歷史古跡全被燒毀。
一次次文物古建筑火災,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財產的損失,更是中國幾百年沉淀下來的文化和歷史遺跡的消失,在人們痛心不已的同時,也暴露出文物古建筑火災頻發的許多問題。
文物古建筑火災原因
一方面我國古建筑大多以純木結構和磚木結構為主,古建筑耐火等級普遍低,且我國古建筑分布廣泛,形式多樣,環境和結構的差異性加大了消防保護的難度,加之古建筑內的人員眾多、密集,給古建筑消防安全帶來了巨大的火災隱患。
另外,古城內的居民在院內隨意給電動車充電、遮擋堵占建筑內部消防設施等習慣性錯誤行為屢見不鮮,折射出一些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淡漠,毫無防患意識。
雖然一些場所中安裝了傳統的消防報警設施,但是無法實現實時監管,異常及時通知,火災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。
目前,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現亟需引進先進的消防物聯網產品和技術,針對古建筑的特殊性,形成專門的文物古建筑智慧防火方案確保我國文化遺產的安全。
針對文物古建筑火災頻發的這一現象,中消云緊跟國家政策,構建了一套針對文物古建筑火災的智慧消防解決方案,旨在消除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盲點,加強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,確保消防安全。
中消云文物古建筑智慧消防解決方案
整體方案架構
文物古建筑智慧防火方案是指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移動互聯網技術,將消防設備實現智能在線監管,實時監控古建筑消防設備/設施運行狀態,當出現異常情況發生時,多途徑告警通知,確保區域險情早發現、早報警、早處置,全面提升我國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能力。
將感煙探測器、安全用電配電箱、智能手動報警按鈕、智能聲光警報器、視頻聯動設備、可燃氣體探測器、消防栓以及智能應急疏散指示燈應用到各種古建筑區域內,如宮廷府第建筑、居民建筑、紀念性/點綴性建筑、宗教建筑、祭祀性建筑、娛樂性建筑等場所,24小時在線監測現場的煙霧濃度,剩余電流、線纜溫度以及燃氣濃度等信息,當檢測值超過安全值時,探測器立即發出聲光報警,通知現場人員,按照應急疏散燈及時撤離。
方案優勢
依靠科技手段打造“互聯網+消防”的古建筑防火方案,可全面監測古建筑內的消防設備的運行情況,報警信息隨時掌握,便于古建筑內火災隱情的快速處置,及時將“火苗”扼殺于萌芽狀態中,有效提升國家對于古建筑消防安全監督管理的能力,防范火災事故的發生,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國文化遺產的安全。
建筑內多保存有珍貴的文物或不可復制的古跡,一旦著火將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失。中消云作為消防行業的領軍企業,維護文物古建筑安全不僅是企業使命,更是一份責任,中消云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,利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手段,建立“用數據分析研判、用數據預知預警、用數據輔助決策、用數據指導實戰”的智慧消防體系,將讓天下沒有火災,讓世界更加安全的愿景而邁進。
浙安集團有限公司
地 址:浙江省江山市淤頭鎮淤頭崗消防工業園56號
咨詢熱線:13967017138
公司總機: 0570-4888888 4772222
傳 真:0570-4771619
郵 編:324111
http://www.zhean.com?